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支持 > 正文

小型语言类电视节目的导播与技巧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8/18 4:25:22 人气: 标签:小型电视机

  五行缺木的女孩名字摘 要:电视节目导播是多讯道电视现场制作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其核心职能可概括为机位设置、摄像机调度和镜头切换三个方面。从导播的视角看,语言类电视节目可以划分为交流型语言类节目和情节型语言类节目两种类型。本文总结了小型语言类电视节目导播的几点技巧:以场景分区原则确定机位设置;以演员关系选取拍摄对象;以重要信息传达作为切换依据。

  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都是备受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卫视的《爱笑会议室》以新颖独到的幽默形式深得年轻人的追捧和广大学生朋友的喜爱就是一个很好的。语言类节目除相声、小品、情景剧外,还包括谈话类节目。谈话节目类型丰富,既有人物类,如央视的《艺术人生》,也有新闻评论类,如凤凰卫视的《开讲》;既有辩论类,如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和最近爱奇艺推出的《奇葩说》,还有相亲类,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以及求职类,如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等。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与实践经历,谈谈小型语言类电视节目的导播与技巧。

  导演一词最早出现在舞台剧和电影中,是指专门从事指导舞台表演和电影拍摄的人。电视出现后,除电视剧和电视纪录片拍摄的指导者继续被称为导演外,其他电视节目类型的导演有专门的称谓。我们知道,电视节目制作有三种方式:电子新闻采集(ENG)、电子现场制作(EFP)、电子演播室制作( ESP)。其中ENG制作的节目负责人被称为编导,而ESP、EFP制作的节目负责人被称为导播。可见,电视节目导播是多讯道电视现场制作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导播的含义除了表示担任这项特殊工作的人外,还表示工作本身,即是一个工种、岗位的名称。就好比摄像除了特指一类工作外,有时也指摄像师,如节目片尾字幕“摄像:某某某”其实就是“摄像师:某某某”。导播的工作流程主要有:参与节目策划编排或研读节目脚本;考察拍摄现场;组建工作团队;制定相关技术清单;制定导播工作台本;组织召播工作会议;验收各技术工种的前期工作;指导排练和组织演练;带机彩排;和备播;直播;参与后期制作[1]。对于电视现场制作来说,电视化手段主要起到对节目内容记录和的作用,因此导播的根本任务就是把节目内容用画面和声音的形式传达给受众。如何充分挖掘电子技术手段的优势,从信息效果最优化的角度把节目呈现给观众,是导播的重要职责。导播的核心职能可概括为机位设置、摄像机调度和镜头切换三个方面。

  从导播视角看,语言类节目与歌舞类节目属于不同的两大节目群,都有其独特的导播规律。如语言类节目多用近景系列,歌舞类节目多用全景系列;语言类节目多用固定镜头,歌舞类节目多用运动镜头;语言类节目多用硬切,歌舞类节目多用软切;语言类节目多以语言节奏为剪辑点,歌舞类节目多以音乐节奏为剪辑点,等等。针对语言类节目,从导播的视角看,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交流型语言类节目和情节型语言类节目。相声和谈话节目属于纯粹的对话交流,演员在舞台上的也经常固定不动,或站着,或坐着,人物动作局限于上半身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这类节目的导播相对简单,我们称之为交流型语言类节目。小品和情景剧虽然也是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但演员在舞台上往往会不断地,人物关系会发生不断地变化,因此人物动作不仅局限于上半身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而且伴随着人物形体动作以及人物之间的肢体接触。这类节目的导播就相对复杂些,如果事先没有认真观摩节目内容并制订详细的导播分镜头台本,那么临场导播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我们把这类节目称之为情节型语言类节目。

  前面谈到,导播的核心职能是机位设置、摄像机调度和镜头切换,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论述语言类节目的一些导播技巧。

  机位设置是指拍摄现场摄像机的布局结构,包括摄像机的总数量及类型,每台摄像机所处的以及相应拍摄范围或对象。机位设置是导播最基本的素质要素,“一位成熟的导播不仅要会根据节目设置摄像机机位,而且要能根据电视画面的切换判断该节目的导播是如何设置机位及机位数量。[2]”场景功能分区是确定机位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则。所有语言类节目基本上都可划分为表演区和观众区。表演区是提供演员表演或主持人与嘉宾谈话的场景区域;观众区是提供现场观众就座和观看节目的区域。对于表演区而言,有的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以《实话实说》《鲁豫有约》为代表的类节目为例,表演区可划分为主持人区和嘉宾区。如《实话实说》之《掌声响起来》这期节目,舞台上放置两把座椅分别供主持人和晶和嘉宾周华建就座。不同的区域划分实质上体现了节目参与者不同的角色分工。主持人是节目的组织者、控制者,是话题的引导者;嘉宾是节目的核心,是话题的展开者、深入者;现场观众是节目的参与者、互动者。因此,节目为了提供不同类型参与者的画面镜头,导播可以根据场景功能分区作为确定机位设置的重要依据。

  针对类节目的表演区,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经典的倒三角机位布局,两侧1、3号机位分别拍摄主持人和嘉宾的近景,中间2号机位拍摄主持人和嘉宾全景。如果有现场观众,面对现场观众设置一台机位,专门拍摄现场观众的反应或互动镜头,这样可以增强节目的现场气氛。如果条件允许,甚至还可以加一台摇臂,拍摄整个表演区和观众区大全景。以《鲁豫有约》之《走近星星的孩子》这期节目为例,由于节目嘉宾有两对家庭,对于表演区来说,在经典的倒三角机位布局上增添一台机子,即两台机位分别拍摄两对家庭,再加上一台机位拍观众区,一台摇臂拍演播室大全景,一共六台机位。

  倒三角机位布局是从好莱坞电影对话场面拍摄与剪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经典机位设置,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不仅适用于类节目,而且适用于相声、小品等舞台节目。对于相声、小品节目来说,1、3号机位交叉拍摄表演区中的演员。表演区的划分因节目类型而异,有些语言类节目表演区可划分为三、四个区域,如黄冈的《百姓问政》节目舞台就有主持人区、被问政单位区、问政团嘉宾区、评论员区等。有些语言类节目的表演区和现场观众区域甚至融为一体。因此,应该结合节目内容进行场景功能分区,然后确定机位设置。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场景功能分区是机位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同时也要兼顾到机位数目最少化原则和单个机位功能最大化原则。那么如何实现机位数最少化和每台机位功能最大化?这就是下文所要谈到的摄像机调度问题。

  机位设置只是大致了每台机位的拍摄区域和相应对象,对于交流型语言类节目而言,导播的调机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对于情节型语言类节目而言,导播的调机就显得很复杂。导播与摄像师是密切合作关系,导播指导摄像师拍摄,摄像师为导播提供画面。因此,导播如何调度摄像机实质上就成了摄像师(尤其是1、3号摄像师),如何拍摄画面给导播,使导播能够流畅地切换镜头。优秀的摄像师应当具备调机意识,有意识地为导播提供好的镜头画面,减少导播发出调机口令的次数,让导播更专注于镜头的切换。摄像机手柄中的“返送”按钮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计的。而一些经验欠缺的摄像师面对舞台上演员众多且随意时,往往显得茫然不知道到底该拍谁,于是经常出现1、3号机位同时拍一个演员的现象。可见,对于情节型语言类节目而言,调机的难点在于摄像师如何根据舞台上人物的调整拍摄对象。什么时候只拍摄单人镜头?什么时候拍摄双人或多人镜头?这就是中国传媒大学郑月教授在其《电视节目导播》书中提到的“分割与包容”[3]。分割是指导播在调机的时候是将这些表现对象分置在不同的镜头里;包容是指导播调度一个镜头去表现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谈话对象。

  笔者为大家提供一个小技巧:以演员离合选取拍摄对象。我们先来看单口相声和主持与嘉宾一对一节目的机位设置。针对单口相声,中间2号机位拍全景,两侧1、3号机位拍演员的近景或中近景;针对主持与嘉宾一对一节目,中间2号机位拍双人全景,交代与空间关系,两侧机位交叉拍摄,一个机位拍主持人近景,一个机位拍摄嘉宾近景。单口相声和主持与嘉宾一对一节目是舞台上分别为一个人和两个人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于小品而言,舞台上演员无论是三个或是四个,都可以简化为这两种基本形式之一种,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他们看作“一个人”或“两个人”两种情况来处理。这种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的思想对节目制作实践中的摄像师拍摄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来说就是:当舞台上演员都挨得比较近时,我们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来处理,调机处理跟单口相声类似,中间2号机位拍舞台全景,两侧1、3号机位框住所有演员,取中近景或中景。当舞台上的演员相距较远,并形成对话关系时,我们把他们当作“两个人”来处理,调机处理跟两个人的节目类似,中间2号机位拍舞台全景,两侧机位交叉拍摄,左侧机位拍摄舞台右侧演员的近景或中近景,右侧机位则拍摄舞台左侧演员的近景或是中近景。

  这里我们以2006年央视春晚冯巩、朱军、牛莉表演的小品《跟着媳妇当保姆》为例加以说明。节目一开始扮演农村媳妇的牛莉上台,随后是扮演农村丈夫的冯巩上台,镜头采用分割处理,即两侧机位分别拍摄牛莉和冯巩。当冯巩上台走近牛莉时,镜头采用包容处理,即两侧机位从不同角度拍摄牛莉和冯巩的双人镜头。接下来扮演城里人的朱军上场,镜头对朱军和冯巩、牛莉进行分割处理。随后三个人走到了一起对话交流,镜头又采用包容处理。约三分钟后,牛莉走近朱军,与冯巩分居舞台两侧,这时镜头采用分割处理。又约三分钟后,牛莉走近冯巩,与朱军分居舞台两侧,这时镜头还是采用分割处理,但是两侧机位拍摄对象有所增减。随后不久,三人又走到一块,镜头采用包容处理。约一分钟后,冯巩与朱军站在一块,与牛莉分居舞台两侧。又约一分钟后,冯巩与牛莉站在一块,与朱军分居舞台两人侧。镜头处理与前面类似,在此不做赘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以演员离合关系选取拍摄对象是针对舞台上只有三、四个演员时特别有效的一种拍摄技巧,但不能脱离节目的具体内容,因为调机是为切换做准备的,而切换应该以重要信息传达为依据。

  无论是相声、小品还是谈话节目,导播的目的都在于为电视机前的观众传达这些节目内容。由于节目内容的传达只能通过镜头组合链条实现,因此导播的镜头切换依据就是每个切入的镜头画面都是在传达场面中最重要的信息。从这条总原则出发,对于语言类节目导播而言,首先就是要关注说话的人,因为说话人通常是场面重要的信息发出者。简单地讲就是“谁说话就切谁的画面”;其次,也要关注听者。这个听者,可以是现场观众,也可以是主持人或嘉宾。关注听者,就是要关注听者对说话人发言的反应,如点头、摇头、微笑、撇嘴等,它们是展现人物交流的重要信息。反应镜头的插入可以在讲话进行中,也可以在讲话结束后。有些说话人的发言段落过长或过于啰嗦时,插入反应镜头不仅可以关注听者的反馈信息,而且可以调节画面视觉节奏;再次,还要从宏观视角关注表演区甚至整个大场面。通常一期节目都会以全景画面开头,起到交代场面和人物关系的作用,随后切入局部镜头,这也正是时空连续性剪辑中的“全景定位策略”[4]。在节目中间还会适时地插入全景镜头,让观众对场面人物保持的认识,同时也是通过景别变换调节视觉节奏的一种重要手段。此外,每次人物关系一旦变动,导播就应该切入一个全景机位,以传达人物的和人物关系变化这些重要信息。

  以《鲁豫有约》之《走近星星的孩子》这期节目为例。节目在播完资料片后转入演播室画面,第一个镜头是摇臂从观众区往舞台区摇过去的画面,这个镜头起到介绍演播室大的作用。接下来第二个镜头切到表演区的全景画面;第三个镜头切到小女孩介绍的画面;第四个镜头切回表演区全景画面,小女孩子母亲向观众打招呼;第五个镜头切到现场观众鼓掌的画面……在主持人向现场观众依次介绍完嘉宾后,摇臂再一次从观众区往舞台区摇过去。这个镜头既让观众看到了现场观众的鼓掌,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氛围,也起到了类似文章划分段落的作用,成为节目段落的休止符。在随后每个谈话段落结束时也基本上都切入摇臂机位。

  “四级办电视”,即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是中国电视事业的特色,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时政信息,推动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观众审美趣味多样化需求和电视娱乐功能的日益突显,各级都在制作大量娱乐类电视节目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样也就导致了许多,尤其是地方性面临着导播人才缺失的困境,特别是缺乏既有实践操作经验,又有艺术能力的电视导播。电视导播人才的培养,以往多是通过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完成,尽管近些年国内各大高校电视编导相关专业遍地开花,但开设“电视节目导播”课程的高校却不多见,这不仅与导播更多地被为只是切换台上的操作员的观念有关,也与国内电视节目导播研究起步晚有关。本文正是在站在前辈导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就小型语言类电视节目的导播与技巧做一点总结。

  小型语言类电视节目特别适合于地、县级的生产与制作,只需较少的人力和物力,演员数量少,通常2-4位,机位数也有限,一般3~5个。导播虽然是整个节目的导演,对整个节目的技术和艺术负责,但其核心职能体现在机位设置、摄像机调度和镜头选择与切换三方面。对于机位设置而言,因节目场地和节目内容与形式的不同,机位设置宜遵守“因地制宜”和“因剧制宜”的原则,但也满足普遍性的规律:根据场景功能分区设置机位。对小型语言类节目而言,由于演员和机位少,所以摄像机调度和画面切换是导播的重点。从摄像机调度来看,导播是坐在导播台上的幕后摄像师,现场所有摄像师都可看成是导演身体和思想的延伸。镜头的拍摄要始终配合舞台演员关系的变化灵活处理,依演员距离的远近把舞台上演员整体性视为“一个人”或“两个人”,从而选择是“分割”还是“包容”的摄像策略。摄像机的调度和镜头的切换又是互为的,摄像机的调度以镜头切换,也就是观众的视点转换和观赏心理为依据,而镜头切换又更好地实现导播镜头调度的美学思想和风格追求。镜头切换的实质就是画面信息的更替,因此导播要把握以重要信息传达为镜头切换的依据的原则。

  传媒视线:一封信一首诗为何打动心灵人文类综艺突然了“刷屏模式”,以来好评如潮,获得社会的普遍赞誉,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也成为电视综艺中的一匹“黑马”。【详细】

  年终策划:2016传媒新规知多少2016年,我国发布、出台和通过了不少有关传媒的法规、通知及,人民网传媒频道一一为您进行梳理,看看大银幕、小荧屏、、互联网及移动端等会有哪些新变化。【详细】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