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陶勇一篇长文的出炉,轰轰烈烈在网上热议了一年多的联想事件到了该曲终人散的时候了。由于陶勇的文章中告诉了大家许多不为人知的秘辛, 包括倪光南院士为什么会深度的介入此事,总算也是为这件公案画上了一个句号。我个人的判断,在这件事中,每个人都有,但又都有可以原谅的理由,因此不会有人被追责,所有人都可以而退。 首先说倪光南,他是因为自己有一个执念,那就是“一定要把柳传志送进”,但如果不是他的那个提倡自主创新的呼吁得到了高层的批示,(按照陶勇文章中记载,800字的呼吁信,高层领导给予了300字的批复,而倪光南对这个批复能够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于是倪光南认为他是“奉旨”,有尚方宝剑,至于联想和柳传志成为了目标,既是因为倪光南的又是因为倪光南了解联想的短板。不小心过火了,只是需要纠偏但不会受到惩罚,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比比皆是。初心是好的,但方式方法有问题,也有公报私仇的嫌疑,但远达不到追责的标准。 司马南,作为联想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很多人断言他就是,但很难拿出实锤。作为一个网络创作者,搞出一件轰动网络的大事情一战成名是很多人的梦想,司马南肯定也不例外。联想事件的很多要素恰好能够戳到一部分网友的痛点,司马南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话题。以他的风格,他自然不会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所有的细节进行调研和考证,水平做不到,精力顾不过来,所以只能是拿来主义,所以在视频中,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强调自己的素材都不是他的原创,而是来源于陶勇和明德等几个人的文章。这既是在陈述事实,又是为自己留好了退。 毋庸讳言,联想这件事是经过司马南的视频而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但司马南一定程度上也是者,毕竟最早的文稿与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他完全可以说就是根据网上的公开资料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而已!更何况他肯定也知道倪光南有一个“奉旨”的,应该在大方向上不会出大问题,无非就是有扩大化的倾向嘛!熟谙历史上各种结果的司马南,肯定也知道这种扩大化的斗争风险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无非就是以后闭口不谈就是了。还不至于,因此安全系数是比较高的。 柳传志是这起联想事件的者,也是必须的具化的对象。倪光南呼吁的是科技自主创新,按理说责任应该落实到具体的企业身上而不是某个人身上。但由于倪光南的执念和他对于联想的感情,在陶勇的文章中也有讲述,他并不想将目标对准联想这个企业,那么作为与联想一直紧紧在一起的柳传志必然就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被的目标,这当中既有私人恩怨又有公共利益。只是假公济私的成分大了一点。 柳传志和联想肯定是有问题的,无非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而已。联想可能是在技术创新的道上做的确实不尽如人意,最起码不是在广大国中的那么高大上。至于当年的改制问题,会不会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呢?从陶勇展示的跟某领导的对话来看,也是一定有的。并且是心知肚明的。按照这位领导的话说,那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几乎没有一家是清白的,联想还算是好的。但这些做法肯定是符合当时的政策的,是国家层面的决策,现在肯定没有道理让哪个人去承担责任。更何况出售股份的是中科院而不是柳传志,柳传志和联想即使做了一些小动作,尚在国家的范围之内。也就说当时改制有国有资产流失,但没有司马南说的那么夸张。因此,柳传志不会有什么问题。 现在可见的结果是,柳传志、倪光南和司马南都是安然无恙的,估计将来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各方都有自己的错误但又都是的者。倪光南可以说自己领会错了领导的批示,司马南可以说自己没有仔细核实别人提供的素材,有失察之责,至于柳传志则可以说当时的所有做法都符合国家的,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批准,那么谁会承担责任呢?无非就是在的而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尺度,有点扩大化了,严格意义上说,这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是水平高低的问题,但都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啊。所以,目前柳传志在过生日,司马南的账户正常运营,倪光南依然在奔走呼吁。都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这场风暴最终完全可以变成一场美丽的误会,双方各有依仗也各有错误,所以曲终人散就好了,至于追责估计尚不至于。我个人的感觉,唯一尴尬的就是张捷了,司马南好歹还可以打着为国为民的,倪光南手上有尚方宝剑,陶勇只是一个写手,都有自己拿得出来的理由,唯有张捷,拿着小铁锹到处挖别人的祖坟,于公于私都上不了台面,至于柳家是否会追究他的责任,那真的要看别人的心情了。倪光南、柳传志和司马南基本都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幸运,张捷则将自己的命运的决定权完全交到了别人的手里。 因为陶勇的文章引发的网络上的联想的二次风暴不会形成,无非就是曲终人散前的盖棺罢了。司马南、倪光南多为对手盘不会主动参战,柳传志明白其中的诀窍依然还会沉默,也肯定不会起诉司马南,至于一众吃瓜群众,热闹过后就散了,无论是否甘心,但都不会有结果,生活还要继续!
|